• AngelaFoe     巨大的贫富差距(二):#Angela谈社会学#之九

    • Just for Fun

    • 片段讲解秀

    • from:《未知》

    (本期配图为在巴黎的日子)



    不知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当我们在谈论贫穷和富有这些概念时,它们的定义其实是十分模糊的。我们对自己或他人的财政状况的印象也许与政府的官方定义并不相符,而即使是后者也饱受争议。不同的社会有着不同的生活水平,但都会有穷人和富人。同样,对生活标准的认知随着时间不断改变,过去认为是属于富人的东西现在可能已经成了生活的必需品。所以,给贫穷和富有划出界限是很困难的,而这个界限也必须及时调整。


    定义贫困的方法之一是从绝对贫困(absolute poverty)和相对贫困(relative poverty)两个方面入手。绝对贫困意味着部分生活必需品的缺失,如干净的水、食物、卫生设施、住所、医疗、教育和媒体等等。这是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概念,在任何时代的任何国家都可以被应用。而在使用相对贫困度量贫困程度时,就需要考虑到当事人所处的社会背景,即相较于其他社会成员被认为是处于贫困。也就是说在现代社会里,当人们的生活水平不理想、显著低于的其他人时,也可以被认为是贫困的,即使情况没有绝对贫困那么极端,而且可能在其他社会里这样的生活水平已经很高了。当我们讨论不平等时,相对贫困显然是个很重要的概念。



    为什么人们会陷于贫困?停下来,想想自己能给出怎样的答案。




    事实上,贫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的起因远远不止一个。首先,失业、低薪、长期依靠微薄的社会福利不出意料地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但除此之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会增加个体成年之后处于贫困的可能性。贫困循环(cycle of poverty)指的是一个家庭中连续三代以上都处于贫困——贫困倾向于被继承,因为那些造成他们的贫困的因素并没有消失,而且时常在继续发挥着作用。穷人常常没有足够的资源让他们改变现状,还因贫困承受着许多其他劣势。他们缺少文化资本(social capital)——受过良好教育的能带来积极文化影响的人——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即人脉关系——和钱。天平的另一端呈现同样的状况,父母富有的孩子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富人。


    穷人难以逃脱贫困陷阱(poverty trap),因为过贫穷的生活成本是很高的。这听起来似乎很莫名其妙,仔细想想例子却很多。比如每次只买得起便宜的二手产品,却因为使用寿命很短而需要时常更换;因为雇不起保姆,所以要亲自照顾孩子而无法长时间连续工作,接受更多工作机会;银行拒绝给他们贷款,可能导致他们向其他高利率的个人或组织借钱......穷人们虽然目前的生活水平不高,但想要维持已经十分困难。



    有的人用一种贫困文化(culture of poverty)来解释贫困循环。就是说,穷人有一套将他们禁锢在贫困中的价值观。其特性包括:
    较低的文化和受教育水平。
    无法做长远的计划。
    渴望即时满足(immediate gratification)而不懂得将其延迟。
    宿命论(fatalism)——不相信自己能改善生活。
    感觉被边缘化且依赖他人。
    不懂得使用银行、医院等资源与设施。
    这个解释的争议性很大,因为一些研究显示穷人与其他阶层在价值观上并无差异。上述的某些特性,例如教育的缺乏,并不是他们自身的错。所以贫困文化理论似乎在错误地责怪穷人造成了自己的境况。这常常是政治家们不愿处理贫困问题的借口,声称如果穷人不改变自己的价值体系,政府在这个方面花钱并没有作用。



    另一种说法从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即穷人们如何系统地被剥夺了其他人拥有的的权力、机会和资源。贫困本身是一种物质上的劣势,但它也与其他弊端相连。社会排斥形容的就是一系列比物质更广泛的损失,包括在住房、就业、医疗和交通等各个方面,它们一起阻碍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参与,继而导致贫穷。比如,失业的人不仅仅是缺少薪水,还容易形成较低的自我认同感,影响其精神状态和人际交往。无法与多数人享受同样待遇的他们容易与社会脱节,陷入无助的境地。
    要解决这个问题政府不仅要提供金钱上的福利,而且要找到能让这些被孤立的人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的方法。比如,给失业的年轻人一辆自行车,就意味着他可以去参加更多的面试、拜访朋友、去距离较远但价钱更加便宜的超市。事实上,仅仅是给钱可能加重社会排斥。最近,一些国家的经济问题影响着大众对社会福利的态度,对穷人的同情心日益减少,针对他们的刻板印象以及边缘化的行为却在增多。这样的社会排斥意味着穷人在逃脱贫困的过程中缺少帮助和支持,更容易陷入贫困陷阱。



    和对其他问题一样,不同的社会学理论对贫困这个现象的看法也各不相同。

    功能主义者将不平等看作是积极的,认为它对社会的运行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最好地利用人们天生具有的不同能力与特性,社会会给予人们不同的回报。有了贫穷的存在,穷人缺少选择权,所以那些低薪的、不理想的工作得以被完成。它也向其他社会成员强调着某些价值观的重要性,例如勤奋、诚实,并且提醒着大家漠视这些价值观的后果。贫困的存在还将非贫困人口与那些需要施舍或被责怪的人们区别开来,增加社会其他成员的社会连带关系(social solidarity,这个概念Angela不是很熟悉就不轻易解释了,大概意思是说让其他社会成员更加团结吧)。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不平等和贫困是资本主义的必然结果——“the rich get richer and the poor get poorer”。资本家总是会将工人们的工资最小化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会引进自动化的机械来省下劳动成本,这就导致了减薪以及失业。贫困人口的存在对于资本家来说也是有利的——他们是一种劳动后备军(a reserved army of labour),即一股暂时不需要但以后可能会需要的劳动力。其作用不仅是以备不时之需,还能拉低劳动成本——当很多人失业的时候雇主更敢于压低工人的薪水,毕竟工作总是会有人做的。

    相反,右翼的思想家们用贫困文化责怪穷人自己,认为贫困的原因是文化而非社会结构。

    女权主义者们则关心贫困的女性化(feminisation of poverty)——贫困人口中女性的比例比男性要高。这个现象部分是由于单亲母亲普遍处于财政困境,但也是因为女性的平均工资比男性要低且在职场的机会也受到限制。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已经觉得很无聊了😅其实可能这期最想表达的一个点是,没钱不只是没钱而已(话糙理不糙的啊哈哈哈)。各种数据显示我们生活在一个十分不公平的世界,而且差距还在不断增大。这一切是否合理、人们是否应该做些什么,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

    金钱上的不平等就介绍到这里。下一期聊聊与种族有关的不平等现象,希望相对来讲没有那么枯燥吧😁谢谢你们看到这些文字,Angela会继续勇敢地与拖延斗争。

    就酱❤️

    1970-01-01   8赞       0踩       455浏览 评论(13)
AngelaFoe
女 女二号lv42

25343/26273

粉丝 319关注 104